澳門大橋,也稱為澳氹第四條跨海大橋,是連接澳門半島和氹仔的最新跨海通道。這座大橋全長3.085公里,是澳門首條雙向八線行車的大橋,並設有風障,確保在懸掛八號風球或以上時,橋上的風速與陸地一致,保障交通不中斷。
大橋於2024年7月1日完工,預計在2024年第四季通車。它跨越內港和外港航道,北端連接新城A區,並設有引道連接珠澳口岸人工島及新城A區至B區的通道橋;南端則連接北安填海區,並預留接口連接大潭山隧道。
這座大橋的建成將大大提升澳門和氹仔之間的交通便利性,為居民和遊客提供更快捷的出行選擇。隨著大橋的通車,澳門的交通網絡將更加完善,進一步促進區域發展。
澳門輕軌系統正在快速擴展,特別是輕軌東線和橫琴線的建設,目的是提升公共交通服務,方便居民和旅客出行。輕軌東線將連接A區和E區,並與氹仔線相連,未來將服務約10萬居民,使澳門半島北部能夠直達氹仔及路氹城。
輕軌東線全長約7.7公里,設有6個地下車站,總建築面積超過90,000平方米。在A區的三個車站出入口將與地下商業街相連,這樣的設計便於與周邊地區的連接。
根據《澳門陸路整體交通運輸規劃2021-2030》,輕軌系統正有序推進“一站三線”的建設。氹仔線已延伸至澳門媽閣站,石排灣線和橫琴線也在施工中,預計2024年完工。輕軌東線建成後,整體輕軌總長度將增至約24公里,設有21個車站,這將顯著提升輕軌網絡的覆蓋範圍及客流量。預計公交覆蓋率將由現時的約3.3%提升至16%,日均運載量將達到約137,000人次,這將有助於實現特區政府提倡的公共交通出行策略目標。
此外,輕軌橫琴線的土建及列車系統工程已基本完成,橫琴口岸的澳方口岸區及相關延伸區已移交給澳門特區。橫琴線將由氹仔線的蓮花大橋站旁的HE1站連接橫琴口岸地庫的HE2站,全長約2.2公里,隧道段約900米。從HE2站下車後,旅客可方便地過關進入珠海,並在珠機城軌的橫琴站上車,前往珠海景點長隆度假區,車程僅需約7-8分鐘。系統正進行設備測試,計劃於2024年10月開通,為市民和旅客提供更便捷的出行選擇,促進澳門經濟和旅遊業的發展。
澳門特別行政區提出了《經濟適度多元發展規劃(2024-2028年)》,其中包括澳門國際機場的擴建計劃。這項工程將於2024年下半年開始填海施工,預計在2029年完成。
政府在去年簽訂新博彩合同時已透露了這一計劃,並在最近公佈的《經濟適度多元發展規劃》中詳細說明。擴建後,機場的年服務能力將提升至1,300萬人次,並增加遠機位及改擴建滑行道。
此外,政府計劃在2026年第四季完成停機坪的工作,並爭取盡早投入運作。為了進一步促進航空市場的發展,政府將逐步開放以澳門為基地的航空公司市場准入,將專營制度改為發牌制度,完善航線網絡。
政府還計劃重啟陸空聯運的直通快線服務,在港珠澳大橋口岸及橫琴口岸設置旅客值機服務設施,實現澳門與珠海兩個機場的無縫連接。
青茂口岸,又稱粵澳新通道,連接澳門青洲區和珠海城軌站,設計每日通關流量達20萬人次。這裡主要以自助通關為主,僅供行人通行,不設車輛通道。青茂口岸跨越粵澳兩地,佔地約28,000平方米,主要設施位於澳門,部分設施架設於鴨涌河之上。
青茂口岸的澳門邊檢大樓距離關閘口岸約800米,三樓為離境大堂,二樓為入境大堂。每個大堂設有50條自助通道和2條人工通道,採用「合作查驗,一次放行」的通關模式,每日可承載20萬人次。目前,僅限符合條件的內地和港澳居民通行。
澳門協和醫院,工程名稱為離島醫療綜合體,正式名稱為離島醫療綜合體北京協和醫院澳門醫學中心,簡稱離島醫院,位於路氹離島醫院大馬路,佔地約77,500平方米,建築面積約為320,000平方米。該醫院於2024年正式運營,由北京協和醫院營運及管理。
澳門醫學中心,簡稱澳門協和醫院,醫院的建造成本約為100億澳門元,但硬體和醫療設備的計劃投資額卻高達130億澳門元。它由私人實體營運,並由著名的北京協和醫院負責管理,總建築面積約 43 萬平方米,規劃床位 800 張、手術室 26 間,建築群包括澳門醫院、輔助設施大樓、員工宿舍大樓、綜合服務行政大樓、中央化驗大樓等。
©2024 MHouse2. All rights reserved. Powered by MooneyBird (As a member of Synergy Marketing Technology Limited)
MHouse2 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,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,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,本公司概不負責。 私隱政策|條款及細則